【本科教辅】刘西川:关于论文写作课,我的三个基本观点
关于时下比较热门的论文写作及其教学和社会培训,有一种声音认为论文写作课过于偏重于技巧而忽视了真正的学术研究。为此有人担忧:“论文写作课大有市场,而真正的学术讲座又有多少?又有几个人感兴趣?这种市场越来越大,也不是一个好现象。”这种声音担心论文写作课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了形式而非内容上,做的不是真正的研究,而都是样子货,容易让年轻子弟误入歧途。其背后的潜台词是,写作课被工具化,成为了一种搞科研及其成果输出的“饰色”工具,这种工具化显然忽视了论文写作教学的实质,即应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对这门课还有一种担心,即这门课商业化色彩日益浓厚,失去了教学之本义。
公众以及学界的上述担忧针对的是近期越来越热的论文写作课。那么,论文写作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市场?我认为,是因为目前的培养体系出了问题,供需双方都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大学写作课程为例,有以下几种情况:要么是学生觉得没什么用,要么是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学习途径,要么是老师想把这门课上好但是学生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要么是老师觉得这个课上起来辛苦麻烦,要么是老师觉得课酬太低了不愿意在这门课上投入。尤其是大多数高校把写作作为选修课,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教授的内容有限,学生的投入也不够,结果就是老师降低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方法一知半解或纸上谈兵。当真正地去写论文时便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时他们便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求帮助,因此论文写作便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可以说,上面对论文写作课的担忧反映了大家对其定位的不同认识。消除分歧,凝聚共识是进一步做好论文写作课的前提。如果发现存在偏差,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也好及时纠偏,而写作课就是一个很好的桥梁。因此,我们必须清楚这门课有什么用,然后怎么做才有效?在这个方面,我愿意讲讲自己对论文写作课的认识定位,可以用三个基本观点来概括:第一、论文写作的目的是创新,论文写作课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更好地接近、取得和呈现创新。第二、证伪是实现创新、推进理论认识的的主要手段。就实证论文而言,证伪工作就是提出问题和假说,然后验证假说。相应地,论文写作课的教学重点是讲授和训练有关证伪的研究设计、路径和策略。第三、想要习得以创新为目标、以证伪为手段的论文写作方式,其有效训练方法就是拆解。
一、追求创新的论文写作
我的第一个基本观点是论文写作的目标是为创新服务,论文写作训练也应围绕创新展开。个人认为,研究就是要追求创新来推进理论认识,就是质疑、猜想、验证与论证的过程。实证研究和论文写作面对的对象包括问题、假说、理论、方法、数据及经验证据等。写作本身也是研究过程中的一部分,它不仅是研究结果的书面呈现,也是对该研究整个思考过程的总结。从这个角度来讲,有必要将论文写作纳入知识生产与创新的轨道上,将研究和写作变成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论文写作水平和论文写作课都应以创新为标准来衡量。好的论文写作是追求知识增量,好的论文写作课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创新。在这方面,更鼓励问题导向和观点创新,而不是自我感觉良好地着重考虑方法(及其应用)创新。严格地讲,论文习作课瞄准的创新,无论是思维上还是实际训练上,都不是生搬硬套别人的观点、没有压力的课后习题,而是千方百计地寻思和推进理论认识。即使是本科生论文也应强调这一点,因为本科阶段是我们由从小养成的固化思维模式向创新研究转变的最佳时期。如果以创新作为写作课的定位,那么,教学上就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写作技巧上,因为课程内容的设计不是为了帮助学生去更好地摆弄和包装论文。
初学者经常会怀疑自己做的工作是否算的上是科学研究。大家在心里常常嘀咕的一个问题就是,本科生、研究生所做的研究、写的论文到底有没有创新、有没有价值?对此,我的回答是,首先要相信自己做的就是科学研究,然后不断地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创新。说的更通俗一点,尽管我们都很普通,或者缺乏锻炼研究的机会,但只要本着勤奋、求真、创新的理念和态度来对待研究和写作,就一定能学有所成。如果妄自菲薄、认为创新遥不可及,不敢或是懒于尝试,那么就会失去攀登学术高峰的唯一机会,只能在现有的水平上停滞不前甚至可能出现退化的现象。
二、贯彻证伪的论文写作
我的第二个基本观点是,证伪是论文写作实现创新的主要手段,论文写作课应灌输证伪的理念,讲授证伪的研究设计、路径和策略。就实证论文而言,就是提出问题和假说,然后验证假说,最后基于所做研究提出论证的过程。证伪是追求创新、获得知识增量的主要手段。
科学研究是创造知识的过程,其特点就是求新,它体现在:人们试图通过探索和思考来推进对事物的理论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是始终围绕着“提出假说——收集经验证据——验证假说”这一模式进行的。我是一名忠实的波普尔追随者,波普尔认为,发现真理没有捷径,没有灵丹妙药,解决问题的方式只能是试错。相应的,具体到一项经济学实证研究中,研究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步骤:(1)选择一个科学的问题;(2)通过文献综述或理论分析提出关于这个问题的新假说;(3)搭建检验这个新假说的研究设计;(4)使用计量模型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新假说,这样会出现两种情形:一是新假说未通过检验,则放弃它或者进行修改并重新检验;二是新假说通过了检验,则暂时接受它。
在知识谱系中,知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提出、发现和创造了新的知识;另一种是对原有知识的检验。大部分本科生的研究和后一种知识有关,属于验证型研究,即运用新数据对已有理论进行检验。这种检验是把已有理论应用于新的数据或情境,如果通过了检验,就扩展了理论的适用范围,深化了我们的已有认识。
如此说来,论文习作课的核心就是创新和证伪,前者是目标,后者是手段。前面已经讲过,如果目标定位定偏或定低了,这个课就会大打折扣。对于后者,证伪理念并未得到认真和严格的贯彻。证伪在一篇论文中的缺失,不仅会偏离了推进理论认识的目标,而且会导致论文论证结构逻辑层次不清淅、难以提供有力的经验证据。
三、强调拆解的论文写作
我的第三个基本观点是,可以通过拆解,习得这种以创新为目标、以证伪为手段的论文写作方法。大家感兴趣的是:上述所讲的针对创新目标和证伪路径的论文写作能力是否可以通过训练习得进而提高?这也是困扰初学者的一个问题,即论文写作是否“有章可循”?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论文写作是有规范的流程和步骤的。根据研究目标,将论文写作从“证伪”动作上进行了拆解,这样有助于初学者看清楚一篇实证论文的具体内容、动作细节和相应的作用对象。
对于初学者而言,除了上述证伪理念的建立,他们一般很难深入了解研究者在写作过程中可能省略掉的复杂的研究过程,特别是研究者处理棘手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手段。那么如何才能掌握这一整套与创新和证伪有关的训练方法?从这个角度来看,非常有必要接受另一种认识,那就是论文写作是获得研究结果的过程。从过程来看,论文写作至少包含三种含义:第一、论文写作是一种发现工具。通过书面表达可以将原来模糊的想法清晰化,在某种意义上,它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把握和审视所选择的思路和方法。第二、论文写作是一个构思过程。这个构思的关键就是想办法将理论假说与经验证据“对接”起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研究设计。第三、论文写作是一个论证过程。经过构思和验证后,学术论文还要具有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论证结构,并能提供相应的有力经验证据来支持文章的结论。总之,论文写作本身就是一个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的呈现。论文是构思出来的,它需要不断修改才能逐渐完善。
论文写作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要从详解过程、互动交流和反复练习等方面来帮助学生认识和体悟论文的上述三种含义:发现工具、构思过程和论证过程。我坚信,一个人只要摆正态度,认真学习,一定是能够写好论文的。也就是说,即使是一名本科生,如果能够认同并坚信求真和创新的理念,从证伪和假说角度来把握和推进自己的研究工作,并反复拆解、练习和实践与证伪有关的一系列工作,那么肯定能够写出一篇规范且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四、余论
如果坚持上述三个基本观点,必然会反对以下三种倾向。第一种必须反对的倾向是写作技巧观。以为掌握一些技巧,论文就能光鲜,增色。如果论文在创新和认识推进上没有增量,即使包装了再华丽的外表,使用了再多的技巧,也是徒有其表白费工夫。第二种必须反对的倾向是规范标准观。以为本科阶段掌握相应的论文写作规范,符合课程要求就很不错了。如果仅仅为了符合规范,忽视了创新,那么这篇论文就失去了灵魂。第三种必须反对的倾向是方法技术观。以为论文写作就是追求方法技术先进,将一篇实证论文写成了某种方法技术的应用。单纯追求方法技术的代价就是无法真正接近观点创新,因为一开始就没有提出科学的问题。
论文写作课应围绕创新展开,反对仅仅追求写作技巧、规范标准、方法技术,应强调观点创新的核心位置。因为论文写作课不是规范和练手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文字表达技巧提高的问题,而是一个思维问题。对此应该注意的是,论文写作的难点在思维上,其关键是证伪理念的树立和贯彻。论文写作不得要领,论文写作课上的不好,更应在思维方式和思维结果呈现上找原因和想办法。显而易见,我们应从科学思维的高度来把握和讨论论文写作及其训练。
当然,有人会说我把基调定的太高了。他们认为,将创新、证伪及拆解融为一体的上述阐述在逻辑上名正理顺、难以驳斥,但是在真正写作时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显然,这种论调质疑的是个体能力。坦诚地讲,这个有关个体差异的疑问我难以作答。我能做的是,尽我所能,真诚地呼吁认同我上述三个基本观点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一起努力吧!